生态修复!邯郸滏阳河畔美起来!
农历腊月廿九,家家户户贴春联、挂灯笼、包饺子,迎接新年的到来。磁县水利局干部闫宇峰像往日一样,一大早走出家门,开始了他每日例行的巡河之路。
作为磁县滏阳河生态修复工程现场负责人,他一路行一路重点查看河道堤岸清淤除渣、固坡固岸、植被养护等治理情况。“滏阳河磁县段工程全长22.8公里,计划今年6月前实现基本完工、初见成效的目标,大家都铆足了劲儿,过年期间也不休息,加班加点赶进度。”
这条“九曲十八弯”的河岸线,闫宇峰不知走过多少遍,哪处河道容易堵塞、哪里道坡还需加固,在他心中一清二楚。
走在滏阳河张扬庄村段,冬日暖阳下的滏阳河水自西向东缓缓流淌、清波荡漾,新修的堤顶路平坦整治,两岸的馒头柳、白皮松成行成排,坡道上地势起伏,微地形打造初见模样。河岸边工人们三三两两分点开工,有条不紊地对河岸坡道、树木植被实施着养护。看到一处祼露在外的土坡上铺网只盖了一半,闫宇峰上前招呼着几个工人一起将祼土盖实盖严。他说,这一段属于磁县滏阳河修复工程的“三步走”的二期工程东武仕水库至107国道段,也是境内滏阳河的上游段,全长10.2公里。现在已经实施了河槽疏浚扩挖、险工险段护坡、堤顶路建设、跨河桥梁修缮、两岸排水管涵新建、沿河两侧绿化和周边生态环境整治等多项措施,工程总体完成了90%以上。
对于每段河道“细枝末节”的变化,闫宇峰了如指掌。他指着南岸不远处说,该处曾经厂房林立,工业垃圾遍地,如今绿坪铺地,干净整洁;在过村段,村民随意倾倒的生活垃圾堆成山,曾使河道内淤积近半,窄处不足10米,现在水面增至50米以上,河宽水清完全变了样儿。“我们对沿岸厂房、违建进行拆除清理,动用各种机械设备200余台,昼夜施工,利用一个月时间完成10.2公里河道清淤、扩挖。现在河床上的垃圾山没有了,河道里变得干干净净。堤顶路铺设贯通,道旁种上了树。风吹过,恶臭难闻变成了清爽宜人。”闫宇峰说,年后一开春,他们再对边坡护坡草坪绿化进行改造提升,增种花草灌木,到时候会变得河畅、水清、岸绿、景美。
拆违治岸 党员干部齐上阵
沿着滏阳河一路向东,记者从上游前往中游。
“上游段的修复工程已基本接近尾声,第三期107国道至中华慈大街的中游城区段工程正紧锣密鼓地同步推进。”闫宇峰说,虽然这一段只有5.4公里,但由于大部分处于城区过村段,两岸部分占据河道的民房、违建,成为他们的工作重点。
治水先治岸,治岸先拆违。去年10月以来,磁县开展了“全域拆违,百日攻坚”行动,对滏阳河沿线集中拆违攻坚。该县党员干部对滏阳河过村段两侧30米、非过村段两侧50米范围沿岸建筑物进行了入户走访、摸底调查,累计拆除1000余处建筑物,实现22.8公里堤顶路全线贯通。但中游城区段一些过村卡口私搭乱建严重,甚至违建根基建在河堤上,河道被遮挡侵蚀,不仅严重影响城市环境、破坏生态面貌,而且对防洪排沥、群众安全有着很大的安全隐患。
水利部门及县乡村各级党员干部齐上阵,放弃节假日,进村入户耐心细致给群众讲解拆违政策,实施阳光征迁,“一碗水”端平,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;用“绣花般”功夫、“温情式”方法帮助解决群众困难,想在群众前头、做到群众心坎,帮拆迁、帮找房、帮搬家。很多居民从细微小事中感受到温暖,由“要我拆”变成了“我要拆”。
进入2022年,该县快速推进,1月只用了7天时间,磁县滏阳南大街段、兴礼段、兴仁段56户的集中征迁工作全部完成,一举打通滏阳河城区段两侧全部堵点,全面实现“水域无障碍、沿岸无违建”。
像闫宇峰一样,水利部门全体党员干部春节期间都任务在身。磁县水利局副局长武文英说,春节期间按相关规定机械不能动,但人工不会停,该局专门组织成立了6个工作小组,安排专人对滏阳河每段工程进行日常管理和养护,特别是对已清拆违建的地段,进行固坡固岸、绿道建设和周边生态环境整治,为今后有序推进滏阳河全域开发综合利用做充分准备。
闫宇峰说:“按规划,今年6月前,滏阳河生态修复工程要基本完成,到那时居民们都能在家门口逛公园、看美景,幸福指数大大提升。”
闫宇峰的信心来自于滏阳河治理“眼见为实”的成效。坐落在磁县滏阳河下游沿岸的开河马头,是磁县滏阳河生态修复治理一期工程的重要节点,如今已被打造成了以漕运文化为载体,集文化、旅游、购物、民宿等多元业态于一体的开河水镇,绿色生态与经济效益在这里相得益彰。
走进开河马头,左岸水街,右岸如意湖湿地公园,脚下是平坦整洁的道路,眼前是波光粼粼清澈的河水,水鸟飞掠、轻舟荡漾,水、岸、滩、堤、路、桥、景、灯交相辉映。
“过去河边坑坑洼洼、垃圾遍地,骑车上路蚊虫打脸。现在路修通了,出门进城不用远绕。河边建了公园,环境真是太美了。”沿岸南开河村村民王永雷说起家门口的变化,欣喜不已。
村党支部书记张明堂告诉记者,如今村里村外的环境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,附近居民在茶余饭后都会来到这里遛弯。水镇的建成不仅让不少村民当上了景区环卫、保安,解决了村里的剩余劳动力,还吸引了打工在外的年轻人回乡开起了餐厅。“乘着滏阳河修复工程的东风,我们计划再把村里300多米的古河道利用起来,打造成一条小吃商业街,设置200多个摊位,可以增加集体和村民的收入。”张明堂说。
大年初一,开河马头人头攒动,南来北往的游客观滏阳河美景、尝磁州美食、玩射箭投壶、享漕运文化,体验不一样的年味。“不用往外跑,在家门口也能挣到钱。”36岁的岳海雷以前常年在外打工,现在回乡召集了本村十几个村民当员工,在开河马头开了餐馆和小型游乐园。新年第一天,岳海雷串了亲戚拜完年,下午便忙着张罗开门营业,直到晚上11点才打烊。他笑着告诉记者:“因疫情防控限流,虽然没平时赚得多,但一下午营业额也有两三千元,相信以后的生意会越来越好。”
新生,源于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带来的契机,开河水镇只是我市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治理的生动缩影。作为唯一一条有基流且发源于境内的河流,滏阳河全长184公里,流经我市峰峰、磁县、邯山区、丛台区、鸡泽县等9个县区,流域面积达2748平方公里。由于多年来河水受工农业污染严重,2020年,我市把滏阳河生态修复治理工程纳入全市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重点民生项目,拉开了全域生态修复大幕。
两年来,经过河道扩挖疏浚、固坡固岸、绿道建设、配套工程和周边生态环境治理等全域生态修复措施,滏阳河河道行洪排涝能力大大增强,由不足20至50年一遇提升至50至100年一遇;生态环境初步显现,河道水质由3—5类提升至2—3类,两岸一批汇水自然湿地、滨湖生态湿地等生态景观节点打造成型。而越来越多的沿河县区依托生态效益助推经济效益,谋划打造特色产业。257公里堤顶乡村道路和滏阳河水将沿线生态景观节点、美丽乡村以及区域经济带串连起来,正在逐步形成人水和谐、宜居宜游、投资兴业的绿色生态带、璀璨文化带、缤纷旅游带、高质量发展带。
沿岸林木葱郁、芳草如茵,河中碧水清流、鱼戏鸭游,开窗山清水秀,出门鸟语花香。滏阳河正散发着迷人魅力,潺潺流进百姓的美好生活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刘敏 李艺璇/文 李磊/摄 冯璐 王亚杰 张婉月/视频
编辑:靳存艳
往期回顾
●跟着范爱保走太行!●最新!邯郸一区发布疫情防控通告点个在看和点赞,让老编给小编加个鸡腿!